编者按:
11月8日,第23个中国记者节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中来临。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,新闻宣传工作者责任重大、使命光荣。
今天,把版面留给你们——南方电网公司的新闻宣传工作者,感谢你们用镜头捕捉美好,用笔杆书写社会担当;感谢你们传播南网好声音,传递社会正能量。
马华斌在零下4摄氏度的广西南宁市大明山采访。
马华斌
广西电网公司南宁供电局党建工作部新闻宣传专责
我自己都没有想到,我的作品能入选中国新闻奖。
这个作品能打动评委,在我看来,不是我拍得有多好,而是我们的员工做得好。他们用自己的行动,诠释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。
我从事电力新闻宣传工作已经有26个年头。南网人,感动无处不在。在现场,我一次次地被他们感动。从2008年抗击雨雪凝冻灾害的踏冰卧雪,到2014年超强台风“威马逊”抢修现场,我都坚持到一线,用笔头和镜头,记录他们感人的点点滴滴。
疫情期间,为了报道驻村第一书记,我带着帐篷住在村里。“苦把流光换画禅,工夫深处渐天然。”新闻永远在路上,好新闻在一线。我始终相信:“浅水者见虾,其颇深者察鱼鳖,其尤甚者观蛟龙。足行迹殊,故所见之物异也”。
今年春节前夕,肖玲(右二)在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大坨坝村采访报道。
肖玲
南网传媒公司(公司新闻中心)融媒体中心高级记者
这是我当记者的第16个年头,唯有今年最特别,因为我有幸到央视总台新闻中心经济新闻部宏观经济组学习,从一开始压力大到满脸爆痘、夜不能寐,到如今发布近百篇报道,得益于身边人的支持和共同努力。
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样最重要的东西,因为最重要,所以努力付出,不需要计算,也不用问值不值得。能够为梦想工作,是幸运。因热爱而充满激情,也因热爱而始终执着。
李品(右二)在海南联网工程海底电缆预挖沟施工现场采访。
李品
超高压公司党建工作部宣传新闻科专责
一直记着一句话:“裤腿上带着泥才能写出好文章。”十余年来走过多少泥路、翻过多少座山、熬过多少夜已记不清了。只有俯下身、沉下心,贴近实际、贴近生活,才能创作出有思想、有温度、有品质的作品。感恩很多人,感动很多事,热爱才有动力!新时代,新征程,我将牢记初心,增强“四力”,握紧手中的笔,讲好西电东送故事,传递南网好声音。
叶泽(左一)在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茂名先行段(贵子支洞)采访。
叶泽
广东电网公司茂名供电局党建工作部企业文化及宣传管理专责
记录历史是一种幸福。本人从1991年在供电局办企业报,从事新闻宣传工作31年了,能用自己的笔触和镜头讲述一线员工故事,记录他们的工作生活、感受着他们的奋斗追求,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,同时也更加深切体会到肩上的责任与担当。
在今后的工作中,我将始终牢记初心使命,当好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、企业改革发展的见证者,继续写出更多有思想、有温度、有品质的作品。
飞若力(左二)与同事在碧罗雪山采访期间在巡线班过夜。
飞若力
云南电网公司新闻中心全媒体记者
2021年春节前夕,我跟随云南电网特巡小组,徒步翻越碧罗雪山,与巡线员同吃同住,体验踏冰卧雪除隐患的艰辛,感受电力人坚守责任、默默奉献的精神,经过领导和同事的精心指导和修改,该新闻作品先后被央视总台、新华社及《南方电网报》头版刊用。新闻工作者就是要不停地奔跑在路上、在现场认真投入地拍摄,“沉浸式”采访,才能创作出精彩的作品。
范才夫在选取角度拍摄。
范才夫
贵州电网公司铜仁供电局新闻采编专责
从事新闻宣传工作5年了,我曾在乡间的小路上目睹过晨光之熹微,也在陡峻的高山上仰望过浩瀚夜空,还在欢愉的新年里“扮演”过风雪夜归人。这些年里,追寻过变电站的数字化,走进过“种电”的石旮旯,我的心也跟着温暖起来。脚下沾有多少泥土,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。我相信只要热爱在,终究会有诗和远方。
侯海琳在云贵交界处的黄泥河大桥上留影。
侯海琳
南网储能公司鲁布革发电厂企业文化及新闻宣传专责
2019年,跟随检修师傅们进入鲁布革电厂引水隧道采访让我记忆犹新。师傅们一边走,一边检测,遇到裂缝要测量渗水的频率、裂缝的长度,根本顾不上我。由于水鞋太大,我跟不上师傅们的步伐,遇到水深的地方,得像蜘蛛一样沿着隧道壁爬过去。9公里长的隧道,我们走了5个多小时。
纵使艰苦,但是我喜欢这样的采访,讲好他们的故事,是责任,亦是幸福。
杨永光在采访拍摄中。
杨永光
海南电网公司海口供电局新闻宣传专责
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已有8个年头,每一次按下快门、每一次敲击键盘,都记录了同事们为电网发展所付出的辛勤与汗水,我也跟随着电网发展成长进步。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外力破坏电缆的报道,经过跟多家媒体联动,引起了海南省主要领导的关注,政府部门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,进一步加强了电力设施的保护。这也是第一次让我感受到新闻传播的力量,也让我体会到了一名新闻工作者的价值。在未来的工作中,我将继续以笔为剑、以梦为马、不负韶华,唱响南网好声音,传播央企正能量。
黄志伟跟随扶贫干部走进偏远农村采访报道。
黄志伟
深圳供电局新闻中心新闻宣传专责
2011年,我刚到深圳供电局工作时是一名配电运维工。在省吃俭用攒了几个月工资后,我用“全副家当”买了自己的第一台相机。我很快掌握了拍摄的技术技巧,并自学了修图和视频剪辑软件。不久后,我来到深圳供电局新闻中心,正式成为一名摄影“记者”。这些年,我见证了深圳供电局从创一流到一流的蝶变。我用镜头记录下的不仅是供电人迈向卓越的一步一个脚印,也是我逐渐成为一名合格摄影“记者”的最好证明。